发布时间:2015-08-09 09:5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上月,几场倾盆大雨让武汉又成了微信朋友圈热议的话题。
而就在此之前,武汉市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以有效地防止城市内涝。
这样的构想听起来很美。
在湖北襄阳,和雨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乐凯,整日背着他的公文包奔跑于各个部门之间,推广他的雨水收集利用项目。
科班出身
对用水排水体会更深
见到乐凯,是在一个星期前的比赛现场。
在襄阳那场名为“卧龙汇”的大型创业比赛活动中,与一众90后路演选手相比,44岁的乐凯显得老成稳重许多。
乐凯最早是做技术出身,方向是给排水工程。回到老家襄阳前,他一直在杭州工作。
职业使然,他对排水工程有了更多的体会。“工业自来水成本高,算上排污费一吨得要3.5元左右,而一吨雨水净化成本只要两角钱。”他清楚地记得,他所在的工业园里一些企业,早些年甚至摆满了各种规格和颜色不一的塑料水桶,将使用过的中水接起来再利用的场景。到后来,一些工厂自己建立蓄水池把雨水存起来,再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
随着用水成本的逐渐增高,杭州一些企业在再次扩建工厂时,自发地有了规划意识。
也就在那时候,1998年,乐凯瞅准时机,与人合伙在杭州成立自己的公司,专门为企业解决工业用水排水节水问题。
“相比起沿海发达城市,襄阳乃至湖北的水资源市场,仍是一座待发掘的金矿。”2014年,乐凯回到襄阳,开始了二次创业。
绿色节能
政策推手助力接两单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国家有规定,政府财政性投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国家、省、市绿色生态示范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的新建居住小区和学生公寓,也应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在采访过程中,乐凯一遍遍地向周围的人和记者普及相关知识。
“作为新生事物,要市场接受肯定还有个过程。”乐凯坦承,回到襄阳后并不顺利。
去年12月,他的雨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但是,整整三个月过去了,一笔单子都没有。
民间推广有难度,他就找专业部门毛遂自荐。
他跑到当地建筑设计院以及周边随州、安陆等地的节能办,介绍他的项目。“在房屋规划阶段,我们参与设计,在屋顶上布下装置将雨水收集,然后通过管道存入地下蓄水池,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园林灌溉、景观水池循环利用等方面”。
3个月后,他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一些新楼盘的开发商对此也表示有兴趣。目前,襄阳车城连山鼎府、国色天襄小区都使用了乐凯的雨水收集系统处理设备。这两个工程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总体造价在30万元左右。
接下来襄阳东津新区十大公共建筑的建设也将全部为绿色建筑 ,雨水收集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对此他早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以后不仅会做雨水收集项目,还会专攻水处理设备、环保设备以及工程施工技术咨询等与水相关的业务。”乐凯充满自信地说,他的发展前景还十分广阔。
记者 周萍英
《回乡创业做水文章 襄阳技术男将雨水变涝为宝》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gs/22097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