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12 14:1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题图来自别样网
导读 : 今日的创业服务,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而创业者们的选择,其实更多了。
近日,创业黑马学院案例中心与i黑马记者针对北京的主流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器和许多创业者进行了一次调查。我们发现,北京的创业生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众多的创业“咖啡馆”正在努力转型,一些投机而来的所谓“孵化器”又在纷纷离去,与此同时,有一批新型的创业服务机构正在悄然崛起,创业者们的执情不但没有远去,反而继续向北京汇聚,而中国的整个创业生态环境,正在这种优胜劣汰中,一步步走向成长与成熟。
咖啡馆的变奏
3月的某个中午,中关村创业大街的“黑马会”一楼咖啡馆内,墙上贴满了纸片,其中大多数是招聘新员工的启事,还有一些是新项目在寻找合伙人或者投资人,记者翻了一下,这些启事大多是3月1日以后贴出来的,不超过一个月。
至少,创业者们招聘新员工的需求还是旺盛的,这一点也可以在朋友圈中得到验证。“只要大家还在积极招人,情况就应该还不坏”,黑马会中的一位创业者告诉记者。
然而咖啡馆内坐着的人却不多,午后的黄金时间,创业大街多数咖啡馆内大半的椅子空着。
这是最为平常的一天,记者发现,有一家创业咖啡馆的上百位置被占去了大半,于是走了进去。零星几个吃完盒饭的人已经收拾完毕,开始下午沉闷的工作;背着包发用户体验卡的创业者被主办方及时制止,悻悻离开;咖啡吧台的工作人员端着茶水,进进出出……
下午1点30分,项目介绍活动准时开始,这是每周一到周五固定的内容,每个人几分钟时间,介绍产品特色和创业需求。
不难发现,他们都经过了一番准备。一位专程从河南赶来的创业者有些苦恼,他的PPT一直没法播放,只好拿着手机在向人们介绍一款电商产品,这个app将线下便利店放到手机上,顺便融合了地图查询功能,目前仅打通了河南当地一个城市。他声称用了8年时间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没有的商业模式。”
语毕,环顾周遭,略微尴尬,掌声未能如期而至,台下人们的脸上表现出的更多是好奇和质疑。他刚走下台,五六人围上去。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男子率先开炮。
“人家在淘宝便宜,为啥要在你这里买呢?”
“那是淘宝,那不是电商。”创业者反驳。或许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把淘宝排除在电商之外的,东北口音的男子“呃”了一声,似乎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人开始探讨为什么淘宝就不是电商时,又被旁边的人插了一嘴,便开始了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三言两语后,各自加个微信,散去。听到兴奋内容,又重新聚拢,周一到周五,循环往复。
这种集市一般的粗放做法越来越失去魅力,而此前咖啡馆里流传的成功故事没能再次上演。
乔会君早已对咖啡馆失去了兴趣,他是洪泰智能硬件孵化器A+labs创始人兼CEO。“咖啡馆里面看项目的基本都是投资经理这个级别的,并且不是主流机构的投资经理,合伙人是很少有去咖啡馆里看项目的。”乔会君先是顿了顿,有所顾虑,但还是说了出来。
投资人依然掌握主动,他们并不缺项目,只需要用一天的时间专门看项目,提前约好,半小时一个,坐着不动,都能全部看完。
更为致命的是,咖啡馆的项目越来越被打上不靠谱标签,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渠道,“优质的项目对创始人的人脉资源和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乔会君说,坐等咖啡馆机会的人,没有太多的积累。
尽管如此,随着创业热潮兴起,创业咖啡馆还是多了起来。3W咖啡是创业咖啡馆的榜样。这家由数十位大佬众筹而来的项目,随着总理的到来而声名大噪,一时之间,参观朝圣者络绎不绝。
乔会君参与过创业咖啡馆项目,朋友在做,采用众筹做法,筹集50个人,他出了几万块钱。但之后便没有再过问,也从没去过。等他再次听说时,已经是倒闭的消息。
“咖啡只是交流的平台,没有赢利点。”乔会君苦笑。而创业者早已经不缺乏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甚至很多创业孵化器本身也配备了咖啡馆。即便是3W咖啡馆,也并不靠咖啡赚钱,大部分靠招聘项目拉勾网挣钱。
起初,人们希望借咖啡馆这个平台给创业者交流,至于如何把流量变现,依然没有人想清楚。
而许多咖啡馆活动也渐渐失去魅力。“你看许多路演效果也不好了,活动太多了。”创客总部合伙人谭君说,一些浅层的金融常识不会再有人听了。
毫无疑问,咖啡馆们正在寻找转型的道路,这会是一个漫长而专业的赛跑。
孵化器两极分化
“咖啡馆”只是创业生态变局的冰山一角。更大的两极分化发生在孵化器领域。
3月2日,北京新商业中心——望京,颇具未来感的SOHO已经成了望京地标性建筑。地产商潘石屹专门拿出了一栋五层楼搞孵化器,每层1300多平米的空间被切割成10平米大小的格子,如迷宫一般。 根据前台指引的楼层,工位出租的情况还比较如人意,超过50%。但在另外一层,没有门卫保安,两名保洁阿姨坐在沙发上聊着天,办公设备早已齐全,偶尔能看到封闭的工位内坐着三五创业者,开放工位几乎都还空着。
这里的租金并不便宜,开放工位560元一周,封闭工位720元一周。创业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每月至少2200元的租金。
阳光100优客工场,是另一位知名地产商毛大庆的创业孵化项目,9000多平米的面积,占了整个地下一层,一片繁忙。封闭的办公位基本都被占满,门边被贴上了各项目的名称牌。
而在一站地铁之外的外企公寓优客工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咖啡吧台旁边坐着两人在聊天,五六排的开放工位只坐着一个人。开业不久的海龙大厦优客工场情况大抵如此,角落50多个工位,整片空无一人。
“很多孵化器都面临入驻率问题,总体也许不到30%。”乔会君直言不讳,根据他的统计,北京正常运行的孵化器有400多家,工商注册里含孵化器业务的企业却接近万家。今年1月的科技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近3000家,除此之外还有众创空间2300多家。
自然,其中不乏投机者。
西部一位做孵化器的人士告诉i黑马,去年底开了次当地政府组织的团拜会,发现一些孵化器竟然在讨论如何招商这样的初级问题。许多人是为了拿政府补贴,特意挂了块孵化器的牌子。
一名内部人士对i黑马透露,稍微上规模的孵化器往往都运营着多个众创空间,它们会把申请入驻的项目,集中放在一个空间里面,“永远都带你去参观人多的那个。”苏河汇北京负责人赵炜也说:“你发现那些人明显就是叫过去充个样子,电脑都没通电。”总部在上海的苏河汇,进驻北京的时间是2015年6月,彼时创新创业掀起高潮,为了找个房子办孵化器,赵炜大费周折。
业界很难对创业孵化器做一个严格界定,有提供办公场所的,有卖咖啡的,还有设立基金做投资的。目前最为一致的认知是,至少得有物理空间。
于是,有房子的地产商成了这场热潮的积极参与者。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地产商在真心实意搞项目孵化。
赵炜直言,地产商进入,本质肯定是卖房。
谭君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做孵化器甚至也可以与地方政府打好关系。创客总部在北京的孵化器面积2000平米不到,但在北京百公里之外的保定,拿到的是一个一万多平米的场地。
其实,从账面上看,孵化器算不上一个划算的买卖。按照北京不同地段标准,一个工位的月租金大多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按此价格计算,即使在满租的情况下,工位租金也无法完全覆盖孵化器整体租金和运营的成本。即使是算上创业服务,包括财务、招聘、法务、市场、培训等方面。有知情者表示,“创业团队对这些服务付费的能力很小。”这些理论上行得通的逻辑,远达不到商业模式的范畴。
政府补贴成了地产商们开办创业孵化器的重要动力。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孵化器按国家级、省级等分类,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50万不等的奖励补贴。各级各部门叠加后,这也将是一笔不菲的资金。
除了一次性的资金补贴,税收返还也是常见的做法:国税部分上缴,地税部分返还。而某地一区委书记曾电话乔会君,告诉他除了公司的税收能返还,高管的个人所得税也能返还。
因此,创业孵化在一些地方,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已经有些变味,做微商、开淘宝店,包括围绕微商做营销推广和设计都被地方纳入创业的范畴。
春节前,深圳一家名为“地库”的创业孵化器曝出了倒闭新闻,成立4个月,烧了100万,最高峰时仅有10个团队入驻。孵化器的人员也在离去,据联合办公品牌WE+的HR介绍,现在每天能收到一二十份来自孵化器相关人才的应聘申请,“以前是一份都收不到”。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并不是所有的孵化器都在艰难度日,市场经济的淘汰机制如今正在发挥作用。i黑马在北京实地走访中发现,凭借前期名气的积累以及区位上的优势,也有一些孵化器的入驻申请远远超过孵化空间所能容纳的面积。“按照概率来说,(孵化器热潮)已经有一年了,那至少也要倒闭一些的。”谭君认为,创业都是九败一胜的事情,创业孵化器的成败不宜做过度解读,甚至在他看来,“倒闭一些孵化器,反而是一件好事,一个国家的创业创新,不能靠着一股非理性的热潮来支撑,当大家都回归理性,创业和创新的水平,就真的提升了。”
资本并未远去
那么,在北京的创业者中,是否存在着像当前某些“寒冬”论调所言,“融资困难”的现象呢?
关于投资机构的统计数字并不支持这一观点。清科研究中心的2015年投资报告显示,风险投资在去年迎来了历史最好的时代。中国天使投资机构全年新募集124支基金,披露金额约203.57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了两倍。投资方面,2015年中国天使投资机构共投资2,075起,披露金额超过101.88亿元人民币,各项数据同比2014年也均增长2至3倍。
数据一比较,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2015年募集的资金还有一半还没花出去,再加上以前的积累,天使投资的“资金池”并未枯竭。特别是2014年以来,老牌VC/PE机构的一批少壮派合伙人离职创业,诞生了一批新基金,这些新基金刚刚募到了钱,肯定不会在2016年甘于沉默。
实际上,身边的例子也证明了现在还谈不上“寒冬”: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关村最大的一家创业培训机构——创业黑马学院黑马成长营第12期的167位创业者学员,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底这不到 3个月 时间里,企业融资、并购、新三板上市、四板挂牌及已申报IPO已达 22笔,这中间还经历了一个投资机构基本没开工的春节!
统计中还没有计算同一期的魏老香创始人魏利娟,她以经营酱香型火锅店切入,做得风生水起,3月8日刚刚宣布获得锦盛鑫源9000万元投资。
无可否认,目前确实有一些创业者融资困难,特别是一些去年年初时很火的,以敢烧钱著称的O2O项目。但是,并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融不到钱。
宜花科技的创始人荣超 去年12月15日宣布,获得了十四个月之内的第四轮融资,由元璟创投领投,SIG海纳亚洲跟投的数千万美元投资,让他的公司估值达到了2亿美金。他以IT手段提升了整个鲜花行业供应链的效率,公司成立时间还不到一年半。
其实,这也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如今,更多的创业者们已经不满足于在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内坐而论道,他们正在与实体经济更紧密地融合,试图用互联网+促进一个个产业的新生。
在北京,有一家 “绣花张”,其现任掌舵者张智勇的父亲是中国明清古绣收藏第一人,但是张智勇却把“绣花张”从潘家园的小古董铺带到了国贸,像国际奢侈品一样明码标价,然后又自己编程实现了店铺的远程规范管理。如今,他又创建了名为 “只有一个” 的电商供应链平台,一端对接潘家园的上百商户,另一端对接300多个移动互联网电商APP,立志把孤品文玩和传统手工艺品送进千家万户。据记者了解,他的平台自去年圣诞节上线以来,每个月业务量都在翻倍增长,一些商户在他这里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经营多年的线下店铺。
北京还有一家叫 “天际数字” 的公司,已经登陆了新三板。其创始人吴国平在建筑设计行业已经浸泡了十多年,如今他正在用“工业4.0”重新构建建筑业的生产方式。据了解,吴国平的平台和互联网沟通工具已经上线,正在全国各地布局,完善自己的“工业4.0”产业链,仅2015年一年,他就完成了三家公司的并购或入股,目前在谈的还有六七家。很显然,他根本没有时间跑回中关村喝咖啡。
还有额谷品牌的创始人刘达,一个资深的传媒和广告业者,却从2011年起在东北种了四年多有机大米。如今,他的产品打磨已经完成,开始利用互联网手段快速打品牌,2016年春节前,他从1月9日开始利用微信平台卖大米,到16日一周时间就卖出了20多吨,他还利用微信平台招代理商,四十多天就有一万多个商户加盟。
在国家“互联网+”和“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推动下,市场机制正在完成互联网资源的又一次有效配给,当然,这一次重新配给的难度不小。如今,各行各业都有互联网创业者介入,他们有的是跨界而来,更多的则本来就是这个行业中的有识之士。互联网归根到底是一个工具,人人都有资格掌握。当深入各行各业中潜心经营的人越来越多,沉迷于喝咖啡的创业者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据同花顺金融服务网的统计,2015年前11个月,北京共发生785起天使投资案例,披露金额约6.63亿美元。其次为上海,共发生155起投资案例,披露金额2.25亿美元。腾讯的报告也显示,2016年前两个月,在统计内的总共319家优秀初创公司中,总部在北京公司最多,有127家,上海和广东分别以74家和49家的数量跟随其后。
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崛起
从去年的“七月流火”到如今的回归理性,与岁月一起成长的,还有人们从事创业服务的智慧。
有一批传统的创业孵化器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其实这部分孵化器与创业咖啡馆有颇多相似之处,最相似的一点就是,他们为创业者提供的服务,都主要靠一个可以摆放笔记本电脑的桌子,一个夏天有空调的房子,和那一点点“用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的飘渺的资金。
但是这一点东西已经远远无法阐释整个创业服务大行业的内涵,在创业大潮的冲刷下,一批新型的创业服务机构已经成长起来,它们的起点不同,有的是媒体出身,有的是互联网出身,还有地产公司和咨询机构也时常可见。这些新兴机构往往多种功能兼备——创业孵化、众筹平台、创业培训,以及媒体与各类公关服务,让创业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就在今年3月,一个以“学霸”为主题的“点名”活动在创投圈内迅速升温,俞敏洪、江南春等业内大咖,李连杰、李亚鹏等社会名人,均不期而至,截止3月6日12:00,不到一周内,有超过21万人次参与,178883人投票,被点名的创业者人数突破900人。
3月26日、27日两天,黑马营明星大师兄、韩后创始人王国安、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大姨吗创始人柴可……这些被推选的“学霸”,与数千名来自全国的创业者一起,接受了一场名为“黑马运动会”的思想与体能双重考验,来自北京、上海、苏州、泉州等数十个城市的创业者均有参与。
实际上,这些新型机构的活力与服务能力远非传统孵化器可比,它们已经把中国的整体创业服务水平带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以主办“黑马运动会”的创业黑马为例,他们从2008年的一本《创业家》杂志起步,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致力于解决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核心需求的创业服务提供商,为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服务。在创业黑马的平台上,以创新创业领域资讯信息和深度报道服务为用户流量入口,以策划组织线下活动为用户沉淀机制,通过以i黑马网为主的线上服务平台和以黑马大赛、定制活动、创业黑马学院为主的线下服务平台相结合,已经能够向创业者提供包括会员服务、创业辅导培训、公关推广服务、各类资源对接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多样化综合服务。在此基础上,公司还通过社群运营、“学霸计划”和“学吧”APP,将创业者、投资人等在内的创业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创业者对接多元化的创业优势资源提供便利渠道,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
如今,受黑马社群影响的创业者数量已超过100万人,付费社群成员近万人,其中不乏估值十亿美金以上,或在国内外上市的“独角兽”公司。这一过程中,创业黑马也在发展壮大,变成了一家线上线下相结合并逐步移动化,致力于解决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核心需求的创业服务提供商,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连续突破5000万、1亿、1.5亿元大关,来到2亿人民币的门槛前。
据统计,2015年一年的时间里,整个黑马社群发生了 836起融资 事件,融资总金额超609.63亿元,平均每天达2.33起,另有42家黑马企业登陆新三板,17家黑马企业被BAT等大买家并购、投资。
这表明,今日的创业服务,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而创业者们的选择,其实更多了。
《北京创业生态调查:理性的力量正在占据上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xw/37327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