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频道 > 创业新闻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市从省会中心城市的特点出发,立足动力转换、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14年3月到今年6月底,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28527户,新增注册资...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市从省会中心城市的特点出发,立足动力转换、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14年3月到今年6月底,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28527户,新增注册资本1142.92亿元,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59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2753户,新增从业人员99924人。现拥有各类孵化器55个,其中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孵化面积57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2264家,已毕业企业568家,在孵企业834家。

理念先导

面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双引擎”的政策导向,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兰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提升首位度和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壮大。只有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才能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让创业创新之花在兰州大地盛开”的明确导向,以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以“众创空间”为载体,从政府服务、政策需求、平台建设、融资问题、创新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创业平台和创新孵化器建设,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政策引导

围绕国家和省上促进创新创业的指导政策,市委、市政府结合兰州实际,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鼓励试点示范带动的同时,积极研究制定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等扶持政策。

这其中,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泛海扬帆——兰州大学生创业行动”,协调投入公益资金200万元,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每个项目3至5万元无偿资助,支持项目40个。市区相关部门深入在兰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帮助了解最新创业就业政策,搜集大学生创业项目110多个。

启动实施了“3个20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即对符合扶持条件,且实际货币投资达到15万元的小微企业,给予5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

对微型企业根据缴税情况进行奖励,累计对单个微型企业税收奖励总额不超过20万元;对有贷款需求的微型企业,帮助20万元的银行贷款或担保支持,先后投入资金1.1亿元,重点扶持了5400多户微型企业。同时,今年又将“3个20万”政策调整为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配套出台《“万企计划”贴息贷款实施细则》和《“万企计划”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计划三年内扶持1万家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小微企业、便民服务门店、孵化基地,带动就业10.65万人。

研究制定了“1+8”的科技创新改革政策,“1”即《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8”即与之配套的8个科技创新改革政策,包括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科技计划项目事后补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科技计划项目公示、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等八个方面。

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听取企业及创业者意见的基础上,正在加快制定完善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措施,目的在于培育一批新型创业创新平台,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客空间”,形成要素集聚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和资源开放化的大众创业新格局。

从城关区各类创新要素比较集中的特点出发,市政府决定在城关区率先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其纳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范畴,在充分借助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基础上,全方位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为此,市政府还将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级示范区创建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体系,鼓励各县区积极参与、开展创建工作,最终以实际创建成果为准进行验收挂牌。

孵化主导

把孵化器建设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平台,我市紧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通过采取政企共建、校企合作、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积极发展各类孵化器。

记者了解到,在城关区,船说创业咖啡已成为“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的代表,依托“互联网+”模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目前已有拉卡拉金融支付、兰大大朝阳、安越科技等10个品牌入驻孵化,牛大坊、创客网成功获得300万元天使投资。

培育了以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城、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彭家坪产业研发基地”、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把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作为科技孵化器建设的重中之重,组成专门力量,开展学习借鉴、顶层设计和探索推进等工作,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产业孵化大厦建成集研发、中试、转化、交易、服务于一体的“航空母舰”,成为兰州、兰白、甘肃乃至辐射西北的孵化中心。

以淘宝甘肃馆、甘肃电商谷、三维商城、秀宝网、天狼电商等为代表的电商产业孵化器发展迅猛,其中淘宝特色中国甘肃馆已有500多家企业(店铺)入驻,产品涵盖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药材等共5000多种,不仅成为全省特色产品网上销售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我市电商企业孵化的重要平台。

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华源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孵化器赢得殊荣,其中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目前入驻企业93家,实现产值10亿元,为各类创意文化和科技人才提供就业岗位近1500个,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首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基地、兰州首个创意街区。

以九州“主食厨房”、陇尚名小吃城等为代表的大众服务孵化器,则为普通市民产生了最直接的效益。其中九州“主食厨房”作为我市食品加工走向集中化、产业化发展的第一个平台,目前一期建成1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92家,全部建成后可容纳800—1000家食品企业加工生产,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解决近3万人就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绿色食品加工和配送园区。

融资利导

从解决创业创新资金难题入手,统筹安排支持小微企业各类资金,改变过去财政无偿投入的方式,全市加快创新投融资模式,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实施新三板挂牌“361”行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或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建立政府扶持资金,对新三板拟挂牌企业每户给予100万元资金扶持,力争今年培育30户,明年达到60户,三年超过100户。目前,建立了234户企业储备库,已实现挂牌和正在审核7户。

通过采取贴息或股权投资等方式,组建了兰州新区锦绣丝路产业投资基金、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发展基金、经济区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城市建设基金、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平台等6个基金,增强了资本运作能力。

出台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了“1+3+8”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即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办法,投资引导基金、高科技投资基金、财政资金“借转补”3个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促进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自主创新和工业企业用地支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熟化供应8个配套政策,为创业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和有力的资金支持。

环境“诱导”

环境是创业、投资的基础条件。从软、硬两个方面入手,我市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尤其是为初创企业在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孵化指导、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了配送式上门服务。

特别是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建立了“兰州市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已免费培训1万多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22家,设立实习岗位1300个,将就业见习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1000元。

同时,按照国家简政放权的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推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代办服务模式,推动服务效率再提速,办理时限由平均38.5个工作日压缩到12.5个工作日,时限压缩三分之二以上;同步推行“三证合一”制度,将134项工商登记前置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事项,企业办理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公章、财务章、合同章等审批时间由过去至少15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3个工作日以内,为创业者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我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良好态势,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快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增强了全市上下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的信心。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全市将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政策引导上更加精准细化,在挖掘培育上更加拓宽领域,在资金支持上更加多元有效,在环境营造上更加宽松透明,充分激发城市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活力,让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xw/27597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