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频道 > 创业新闻 >

创新创业是新时代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

[摘要]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兴起与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大背景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的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指...

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兴起与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大背景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的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与《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并确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25个部门与单位组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激流涌动。

“创新创业是新时代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但其本质是市场行为和实践活动。”日前,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副召集人,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既要科学理性,更要积极有为,通过政府权力做减法和公共服务做加法,来换取市场活力充分释放的乘法,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并蓄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潜力。”

以系列政策推动创新创业

近年来,新技术革命、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推动愈来愈多人涌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创业产生的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达365万家,相当于平均每天成立1万家公司。创业者们用实际行动迎接“双创时代”的到来。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这是中国政府注重科学技术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必然。”曹健林表示,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85年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就开始有一部分科技人员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走出来创办小微科技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启动火炬计划,在全国建设高新区和孵化器,其中孵化器专门服务科技型小企业发展,可以说那就是科技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教育的发展,各地陆续涌现出一批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以创业为主题的众创空间,对于中国今天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起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当前,我国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今年以来,我国又出台一系列普惠性政策与顶层制度安排,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形成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推动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从而把民间的创造力激发出来。”曹健林表示,近一年来,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将有利于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以实际行动加快创新创业

今年3月2日,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示精神,研究发展支持众创空间的措施和手段,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科技部召开了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电视电话会议,对大众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此后,科技部先后到北京中关村、天津、上海、深圳、成都、西安、杭州、广州、厦门、武汉、合肥、南京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比如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若干意见》,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河南省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大连高新区和贵阳高新区分别出台了“众创十二条”和“创客十条”等。这些政策激发了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

同时,科技部积极指导各地方政府积极发展和布局众创空间,着力提高区域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成都等地纷纷成立了众创空间联盟。天津市设立专项资金,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给予100-5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

“各地及时将本地众创空间的发展情况报送科技部,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吉林、江苏、安徽、河南、四川、贵州、杭州、青岛、武汉的122家众创空间经备案批复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曹健林表示。

此外,科技部积极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工程。目前,科技部已先后在北京中关村、成都、上海、江苏、河南、青岛、西安、安徽启动了相关行动计划,并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创客周,武汉光谷青桐汇开展系列创业大讲堂,成都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等主题活动。浙江、广东、天津等地也正在积极筹备相关行动计划。通过打造创新创业品牌,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和资源,创新创业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

当前,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这项全国性赛事,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工商联等部委共同举办。自2012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共有31784家创业企业和团队参赛,有620多家创投机构的1500多位创投专家参与评审,并促成创业投资近100亿元,银行贷款授信超过200亿元,有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

“第四届大赛已于今年4月24日正式启动,共有26000多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目前,第一阶段在全国各省区市开展的地区赛已经接近尾声。第二阶段将按照电子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文化创意七个领域进行全国总决赛。”曹健林表示。

以部际统筹协调保障创新创业

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主要从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财税政策、搞活金融市场、扩大创业投资、发展创业服务、建设创业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拓展城乡创业渠道、加强统筹协调等领域,提出了30个方面、96条政策措施,并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

根据《意见》,今年8月,我国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科技部等25个部门与单位组成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部门与地方政策协调联动,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地。

“按照任务分工,科技部将在加强创新创业知识普及教育,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完善创业孵化服务,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建立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修订完善高新技术认定办法等方面牵头推动相关工作。”曹健林表示,“在其他方面,科技部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协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曹健林表示,未来科技部将继续把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核心和长期工作来抓,并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更加鼓励科技型创业。科技型创业是大众创新创业之中的中流砥柱,这类创业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结合,催生出科技型初创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业态,为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提供了重要引擎。

二是激发更多的人创新创业。激励各类人员创新创业,扩大创业者的数量,使广大潜在创业者参与进来。要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和措施,解决科研人员转化成果动力不足、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受身份掣肘、务工返乡人员创业门槛相对过高等问题,构建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创业投资、补助创业风险、提供失业保障等一系列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形成促进创业的动力机制。

三是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活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始终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障碍。鼓励各级政府应通过设立引导基金、补助投资风险等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众筹等新型互联网融资方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活动。

四是提供更多支持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要通过政府采购、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早期项目和团队提供包括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商业咨询、资源对接、技术开发、办公场地、宽带网络、仪器设备等服务和设施,从而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五是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要通过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导师公益行动、组织各类创业教育辅导活动等,在全社会树立一批创新创业的典型和榜样,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和价值导向。

“当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已经在我国兴起。我相信未来它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以及科学技术进步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曹健林表示。

记者邓淑华


豫都网微信

《创新创业是新时代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xw/23513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