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9 10:5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种改革。在一定意义上,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正是风生水起的创业创新史。回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涌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业浪潮,渐次显示有五个相生相伴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1978年—1985年)
典型事例:城市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
作为新时期发端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搞活,给了百姓创业致富的机会和施展空间。城市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是当时民间创业的主要形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抢抓时机,破茧成长,他们中有些成了中国社会的第一批富翁。
第二个时期(1986年—1991年)
典型事例:乡镇企业和深圳模式
随着农村改革步步深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兴起,私营企业开始发力。一些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的企业家,原来是机关工作人员,或是国有企业中的人,还有国家科研机构、高校教师,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奋创业,各显神通,出现了民营企业家。先行一步的广东成了创业的热土,产生洼地效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创业者。深圳特区的“深圳速度”“深圳模式”更成为创业的窗口,以独特魅力成为中国创业者的乐园,引爆“孔雀东南飞”的历史盛况。
第三个时期(1992年—2001年)
典型事例:下海经商热潮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创业注入新的动力,创业型经济迅猛发展,创造了空前的神话。全国上下席卷下海经商热潮,以民营企业为重要代表的创业者异军突起,改变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的版图。这期间,“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成为一切创业者的尚方宝剑。“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既是对中国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改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主创业的科学总结。
第四个时期(2002年—2011年)
典型事例:自主创业和互联网创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一项重大国策,创业投资受到关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创业高峰。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如何看待其资本、财富以及剥削问题?我们党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和创新思维来正确看待:新社会阶层创业没有脱离劳动,是在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帮助下成长起来的,财富是在劳动和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各种要素相结合过程中创造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观念和创业机制。
第五个时期(2012年至今)
典型事例:互联网+“双创”
互联网+“大云物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引发电子商务和创意创业潮,至深且巨地创新引领着发展新常态。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段华明(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段华明:改革的进程总是与创新创业相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xw/22788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