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1 09:5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图为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咖啡馆创业气氛浓厚。
如果说以前创业只是在少数群体中涌动的细流,那么如今,涓涓细流已然汇成了一股巨浪,在全社会掀起了澎湃之势。6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激发创造活力,发展创新型创业。这既是对现行创业者的肯定,也是对全民创业的鼓舞。
近期,记者采访了多位各行业领域的创业代表。他们中既有大学时就积极创业的北大硕士、也有留学归来的剑桥精英,有四十岁时毅然辞职的创业先锋、也有从普通从业者变身创业者的互联网人。
他们是把兴趣变成职业、把创意变为现实的创客,站在创新创业的风口。种种迹象显示,英雄不问出处,创业不分贵贱。
专业不是障碍
3W咖啡许单单:为创业者服务的创业者
“我们专业所有的人都要去印度留学,就是国家出奖学金让你去印度留学一年,了解风土人情,了解文化。我应该是我们专业这么多年以来唯一一个没有去的,当时也给了我奖学金让我去,但是我当时就创业了”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说,自己研究生读的是印度语言与文学专业,由于课程安排和他的预期不符,所以在北大读研期间他就开始不断去创业、去折腾。
总理来过后,3W咖啡馆火了,除了创业者来谈项目、谈合作,还有很多来慕名参观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爆,许单单笑称这是“时代造英雄”。许单单说,2010年创立3W咖啡时,他们只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让互联网人交流沟通的平台,没想到互联网行业催生出了一个巨大的创业浪潮,3W也借势成为了行业先行者。
“如果创业者下一步会增多,创业会变得比较热,我们就要想好我们在这个里面做什么事情。”2012年,许单单看着身边不断增多的天使投资人决定要做“除了咖啡馆之外更复杂一点的业务”。
“我们当时想了几个事情,第一个,创业公司需要人才,所以我们就做了拉勾网,帮互联网公司招人;第二个就是这些互联网公司,他需要做市场推广,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3W传播公司;再后来,这些小创业公司也需要钱,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基金,叫3W种子基金,来投资他们,也帮他们对接大的天使投资人再投资他们;再后来,他们也需要办公的地方,我们做了三楼这个孵化器。”
目前,3W集团下面共有六家公司,分别为创业团队提供不同的服务。许单单说,他们是打组合拳的公司,未来会把服务做得更扎实、更深。
“身份”不是阻力
剑桥“学霸”高始兴:一定会创业 没有其他的路
高始兴是剑桥商学院的学生、俞凯是剑桥大学工程系做语音研究的博士,再加上同样就读于剑桥的林远东,三个有着高学历背景的留学生2007年在剑桥大学高新区创立了思必驰公司,随后团队回国,公司落户苏州工业园区。
“我觉得选择创业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骨子里爱挑战的人一般愿意去创业,敢于去创业。”高始兴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业动机。创业在他看来是一定会走的路,没有别的选择。
高始兴说,在国外的时候,他发现了语音这个巨大的市场,觉得语音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存在很大的机会。而国内在那个时候只有科大讯飞一家做的好。加上团队中的俞凯当时是剑桥大学的语音博士,也是全球顶尖的语音科学家,有市场空间,有技术团队,让高始兴觉得要“赶快扎进去”。
有着剑桥商学院的学历背景,无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高始兴都有很多选择,然而他却选择了创业这条走起来更苦更累的路。他说自己不会后悔,因为在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在创造着越来越大的价值,是让人很兴奋的事情,虽然中间确实会有坎坷,会有压力,但是你回头看,解决一件件事情的时候,还是让人非常兴奋的。”
年龄不是界限
灵聚科技张胜:40岁创业有它的好处
2013年,张胜辞掉了赛迪集团《软件世界》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的职务,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成立了灵聚科技,那一年,他刚好四十岁。
张胜感叹,“所谓四十不惑,40岁创业的好处是做了足够的预案,即便面对最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情绪和决策。比如前期的资金问题,自己做天使,但依然要面临相当长时间无收入的问题,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控制好成本。作为初创公司,如果不注意控制成本,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公司就可能贱卖或者夭折 。”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已不再仅仅是科幻小说、电影中的想象,而逐渐成为了各国比拼未来技术的重要领域。在人机智能交互的领域,中国正在逐渐赶上,其中在为机器人提供拟人化“灵魂”的人工大脑领域已经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上个月,在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一款名为“nao”的机器人正式亮相,这是灵聚智能引擎的实现载体。
张胜说:“我们现在所在的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千变万化,这是最大的挑战。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确保自己走在技术前沿。我们经常一捆一捆地买书,从人工智能到量子物理,从语言学到发展心理学,凡是相关的书全部买来通读,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灵感。对于人机智能交互领域,需要大量的语言学、心理学、哲学以及技术能力积累,在这个领域创业,40岁的人生阅历积累可以成为重要的支撑。”
职务不是问题
蚂蜂窝陈罡:把兴趣变成一份事业来经营
和前几位创业者相比,蚂蜂窝创始人陈罡可能是最有互联网基因的了。
早在2006年,陈罡和他在搜狐的同事吕刚,因为“特别爱拍照,爱自驾,爱摄影,也爱沿途的各种旅行美食,也特别爱分享”,就一起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搭建了一个个人网站。到2010年的时候,网站已经聚集了将近十万的旅行狂热爱好者,这形成了马蜂窝最早期的社区的DNA。于是,2010年,两人离开之前的公司正式组创蚂蜂窝,“把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变成一份事业来经营”。
对于从一名普通的互联网技术人员转变到创业者,陈罡表示:“我觉得曾经在大的公司的平台里面去做事情,和自己出来单打独斗,做一个很小的团队,要去做事情,还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经营一个很小的公司,即便是很小的公司,可能就是开门七件事,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要你自己去承担,自己去规划,当然这也是对人的一种历练。”
谈到今天的创业环境,陈罡表示:“今天看来,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创新都在盛行,无论是从PE到VC,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钱鼓励大家走出这一步,也有各行各业,无论是从3D打印,再到各种O2O,再到各种新型的电商,包括移动互联网上有很多很多的创新。”
同时,他也告诫创业者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得耐得住寂寞,得有执着,“甚至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讲,大家不应该去找风口,不应该去想方设法地做一只长翅膀的猪,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做辛勤耕耘的牛。其实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你们都看得到,它是慢牛快熊,所谓的慢牛其实就是要很扎实,很执着,对你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对你的员工和你的同事都要悉心去经营,一味地去追逐当前的热点,一味地到处寻找风口,我觉得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浮躁,非常不可持续的一种发展模式。”
作者:胡晓
《英雄不问出处:四位创业者给我们什么启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sxy/21638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