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频道 > 创业商学院 >

海归创客:实现愿景还需解决现实痛点

[摘要]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隐性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期待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创新的创业软环境,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兜底机制 海归创客:实现愿景需解决现实痛点 1994年,我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南京金陵海外学子创业园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隐性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期待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创新的创业软环境,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兜底机制

海归创客:实现愿景需解决现实痛点

1994年,我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南京金陵海外学子创业园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05家,入园企业超过2.2万家,6.3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创业。其中,人社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留创园43家。

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13年度相比,2014年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返华人数分别增长了11.09%和3.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海归创客队伍正不断扩大,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朝阳区望京北路,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北京留学生创业园坐落于此,朱砂色的楼宇和花园式的绿化让整座园区看上去像是大学校园。在这里,众多海归创业者试图将他们的想象力转化为社会财富,互联网时代的创富故事正轮番上演。

日前,记者在望京留创园与多名海归创业者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创业路上的需求与痛点。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新语境

采访中《工人日报》记者发现,于海归创客们而言,创业不仅是愿景成为现实的过程,也是一种憧憬未来、改造世界的方式,追逐社会财富的背后,往往渗透着情怀的力量。

在美国留学、工作14年之后,许亮峰做出回国创业的决定只用了一分钟时间,他和妻子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不回去会不会后悔?”

2008年,已在日本求学、生活10年之久的高维嘉,决定放弃自己在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生学业,踏上归国创业之路,而这份关于节能环保领域的创业梦想从她在日本读高中时就已经萌发。

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大数据等兼具融合性与颠覆性的技术理念让创业者们面临全新的创业语境。

“今天的创业更需要了解社会需求,深入国民经济细分领域,高科技也要接地气。”北京致生联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卜巩岸告诉记者,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建筑工地雾霾监测体系”就是基于非结构化大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系统,能够对单位面积的雾霾生成与溯源进行精准评价。

“大数据意味着精准和优化,能够自学习,甚至能够对一个人此前所有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归类,从而模拟人的行为。”全维智码集团的张涛博士介绍说,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便是工业4.0时代,基于大数据的24小时设备监控维修系统。

北京妙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许亮峰的公司愿景则是把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工业行业相结合,通过对大型设备的电力行为进行检测与运行仿真,为工业行业的节能减排和优化运行提供各类服务。

资金人才成创客主要关切

“初期是资金,后期是人才”,受访的海归创业者们这样总结创业路上遇到的主要困难。

“核心技术一旦形成商业价值,就需要产业基金进行‘输血’,实现资本化对接。”北京天睿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晓蓉对记者说,公司研发的“数字化全空间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是目前国内全时空立体可视监控应用领域唯一的发明专利。如何让技术创新实现落地?成立不足两年的公司在2014年遇到了资金困难,是望京留创园投入的100万元创投引导基金解决了燃眉之急,科研人员的想象力有了转变为社会财富的可能性。

事实上,朝阳区政府每年都会为望京留创园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和300万元的创投引导基金,其中,专项扶持资金主要为企业提供创业无偿资助、产业化扶持资金、创业房租补贴、贷款贴息等帮助。

“高端人才不仅要选得进来,更要能够留得住。”如何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成为困扰北京可视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维嘉的一个难题,她认为住房和户口是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筹码。据高维嘉介绍,园区提供的专家公寓指标和户口名额对于公司吸引核心人才确实发挥了关键作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创业公司也在尝试通过为员工配发股权、报销职业培训费用、建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等方式,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创业风险呼吁社会支撑

“创业是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你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回忆在这里。”虽然卜巩岸公司的营业收入已经从2011年的1893.46万元增长至2014年的1.3亿元,并将在2015年突破2.5亿元,但是他从不敢轻视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受访的海归创业者们也普遍反映,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隐性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讨论中,海归创客们普遍希望,政府能够通过提供社会机制支撑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式,在公共服务层面整体解决问题,以提升小微企业在创业中承受隐性风险的能力。“让社会解决个人问题,企业解决员工问题。”高维嘉建议说。

在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让海归创客们更有便利接近先进技术,从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记者了解到,全维智码集团的张涛博士开发了18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北京可视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维嘉申请了20项自主知识产权,北京妙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亮峰拥有8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和4个软件著作权。

不过海归创业者们坦言,违法成本低、执行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并不罕见,并且一旦出现侵权行为,他们可能并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维权,因为维权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让仍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无力承担。尽快形成尊重创新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创业软环境,已成海归创客们的共同期待。

我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历程

留学人员创业园是专门为留学人员归国进行科技创业而设立的服务机构。它的诞生顺应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

9月,中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金陵海外学子创业园在江苏南京成立。

1998年

12月,第一次举办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约3万名海外人才携1.5万个科技项目参会,交流会成为各地留创园引进人才的重要平台。

2000年

6月,21家留创园被确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单位。

10月,第一届中国留创园年会在成都召开;第一家中国中外合营的深圳市留创园启动。

12月,第一家原人事部与地方共建的留创园——中国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

2001年

1月,原人事部下发第一个留创园发展指导性文件——《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

2003年

2月,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2005年

5月,中国第一家市级民营留创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

2008年

10月,“千人计划”启动实施。各地兴起以引进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浪潮。

2009年

10月,《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15年发展报告(审议稿)》发布。

2010年

7月,第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企业”评选活动正式开启。

2011年

2月,中组部、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见》,提出各部门要主动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及留创园提供支持和帮助。

4月,人社部出台《关于加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积极吸引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进入留创园。

7月,人社部发布《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对留创园的引导和管理。

2012年

12月,科技部发布《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国际企业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作用。

2015年

截至年初,我国已建设完成305个留创园,入园企业达2.2万家。

(据网络资料整理)

记者 王维砚


豫都网微信

《海归创客:实现愿景还需解决现实痛点》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sxy/21007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