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5 11:1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最近“互联网大巴”融资特别火。除了嗒嗒巴士的4200万A轮融资和都督巴士1200万的pre-A融资,笔者注意到另一家“巴哥租车”的投资方还有上海申龙及厦门金龙等传统客车企业。相比传统出租车与专车屡屡死掐,在大巴领域,似乎创业公司与传统公司一团和谐。
笔者认为,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状态,收入越高、时代越发展追求越多,互联网的渗透几乎是大势所趋,而“行”作为使用频次最高的场景,受到的关注也最大。而所谓的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你可以接受,可以反弹,但最终都会走向融合,要相信市场化的力量。
大巴市场的和谐正是源于竞争对手多元化的激烈竞争。包括长途客运资质、旅游观光资质,甚至也有企业自身班车资质,这使得其从一诞生竞争就很激烈,而一个激烈的行业永远不会是停滞的行业。
相比广州、上海的约租车平台一直千呼万唤未出来,专车大巴的试水,公交集团却早于互联网公司。2013年9月,北京公交集团试水“定制公交”,用户发起路线,召唤小伙伴凑齐一车人就可发车,目前全北京共有144条路线。去年,深圳、杭州、嘉兴等地也陆续开通“定制公交”平台,这比互联网公司快得多。
同时,激烈竞争的行业也不缺人才。巴哥租车、嗒嗒巴士、嘟嘟巴士等创业公司都有VP级高管来自传统客车领域,而人是维系旧传统与新势力的最有效纽带,在车辆与资本的合作上,人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双方也能找到合作的契机。专车车辆来自传统租赁公司,而定制大巴的司机与车辆都是由客车集团提供,其只是作为消费者与客车对接的平台,这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相比之下,小车领域“人的流动”更多是体现在执行层面的司机上。这是个松散的组织,对管理决策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同时,这次传统客车对互联网大巴的投资,也表现了市场化资本的自由度。相比之下,出租车领域隶属交委主管,国企的资本操作空间较小,层层审批的效率也慢,与互联网公司顺利牵手的障碍确实很高。
其实打车软件最初切入的是出租车领域,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但无奈由于出租车公司管理决策的种种障碍,打车软件从流动最频繁的司机层切入,也由此奠定了双方矛盾对立的格局。
上周,滴滴宣布推出“滴滴大巴”,其从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后,又增加了一条产品线。有趣的是,虽然互联网大巴创业公司每次融资都会被问到“滴滴进来了怎么办”,但数家企业宣布拿到融资正,是在滴滴确定了巴士业务之后,不管是出于宣传目的还是抢占山头目的,巴士确实是火了。很多时候,不是什么火滴滴做什么,而是滴滴做什么什么就火。
那么还有其他出行产品线可以做吗?
笔者猜测,从海陆空来看,市场潜力最大的是天上的直升机与水里的快艇、邮轮。因为短途城内交通其实通过大巴与小车已经可以完全实现;长途的民航与铁路又开放度低,投入大。中途是个有效的过渡手段。直升机、快艇可以大大提高城际交通的用户体验,又可以加入旅游与商务元素,可以延展的空间巨大。
而地面上,大巴依然是未饱和的领域,潜力也在中途市场。目前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大巴都主推上下班通勤,因为其时间固定、路线固定,是一个典型模板项目;少部分公司开发了接机路线,班次较多,但路线依然固定。但笔者一直认为大巴使用频次最高的还是城际交通,在这个领域,车站车少,私营车又有沿途兜客、价格不透明的弊端,俨然就是亟需颠覆的市场。
除了滴滴的横向发展,Uber的纵向深化也是值得借鉴的创业切口。Uber围绕一台小车做了招聘、外卖、快递等服务。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只要存在“点-线-点”使用场景的任何服务都有可能成为车上将“发生”的事情。
《互联网大巴上创业公司和传统公司一团和谐?》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sxy/20611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