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4 13:3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破茧:放弃光环,跳出体制
今年33岁的唐孟科,在3年前就出任湖南广电电台新闻部主任一职了。据说,这也算是湖南广电最年轻的新闻部主任。毋庸置疑,比起同龄人来说,这个莫大的平台给了他足够多的东西——光环、荣誉、成就感……
因此,当去年唐孟科毅然宣布离开湖南广电,卖了房子,动了积蓄,北上创业的时候,各种声音都来了:支持的,反对的,觉得发了神经的,“哇,好牛!能够放弃金饭碗的!”……
前一阵子,唐孟科一位在湖南广电的前同事来北京出差。酒过三巡,聊着聊着那个男同事便借着酒劲哭着感慨。他对唐孟科说,“我很感动,你做了我们很想做,但是却做不到的事情。人生不只有苟且和不将就,还有,远方。你现在可以抬头看星。”唐孟科却笑着摆摆手说,不要谈梦想这种东西,太虚了。
对于唐孟科来说,离开湖南广电,是觉得前30年把应该完成的作业完成了,后30年还要继续开考。进军微视频行业,也无非是兴趣和特长的结合。至于那些趋势啊、风口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视频元年的爆发之类,他根本没有那么在意。事在人为嘛。而北京,作为国家的文化和互联网领域中心,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城市,当然是最佳去处。
唐孟科与微媒体编辑李秀芝
团队: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嫁接
三分微视,是唐孟科的第一次创业。作为一家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团队组建显然是最痛苦的。找人、找钱、找方向,是每个创始人CEO都要面对的3大难题。
从这一点上来说,唐孟科应该是幸运的。从湖南广电离开后,也与一些朋友同事聊过一起创业的想法。其中,一些同事放弃不了现有的优越生活,但也有一些愿意追随他一起来北京的。因此,三分微视的创业团队有一部分便是唐孟科曾经的老部下。
后来,三分微视渐渐有了一些名气,便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了几次招聘信息。于是,每天上千封的简历便从全国各地飞到了公司HR的邮箱,唐孟科几乎每天光看这些简历都看不完。不过,让他感动和欣慰的是,这些应聘的人都是看过三分微视的人,而且在这些应聘者的留言里,他看到了他们对三分微视的喜欢、赞赏和期待。
目前,三分微视团队30余人,大部分都是90后。“我们的团队始终在优胜劣汰。好的人才,我们就会给他好的资源,让他去做更好的事情。招人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句话:你不是来打工的,不是找一份工作朝九晚五。那样像一趟公交车,有固定的线路,固定的时间,你到站了就该下车。我们应该属于自驾游,大家一起上车。轮子坏了大家一起换,车陷泥里了大家一起推,就得这样。”
唐孟科和他的部分团队
战略:1.0到2.0的跨越
三分微视是以原创内容为驱动的微视频平台,经过了半年的运营,在拥有了诸如《三分get》、《三分美妆》、《创业梦享+》以及最近新出的《嗯嗯三分钟》这样定期更新的栏目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定期更新的栏目和已经完成开发即将上档的新栏目。每期三分钟左右,每天更新一条以上。
半年来,三分微视一直在苦心经营的事情,一是搭建自己的平台:除了web网站和mobie网站,后续的app技术和产品团队正在规划开发中。同时,他们在寻找流量的最大入口,比如微信公众账号。二是同步外部渠道的合作:与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等这些视频平台,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过唐孟科说,这是三分微视1.0的版本。“以前都是栏目的形式,而且所有工作都是我们公司内部的人做的。但是互联网的空间很大,仅仅有这些栏目是不够的。在能生产出更多成系列的栏目之后,我们会和外部团队合作,比如联合出品。我们不是纯粹的制作公司,而是让制作公司、制作团队到我们这儿来,解放生产力。”他透露,三分微视现在已经签了很多外部制作团队和艺人了,不过目前属于憋大招的阶段,在8月份才会公开。
此外,目前三分微视已经盘点了一些各行业的KOL。达成合作以后,将让他们成为不同栏目的主理人。在唐孟科看来,KOL在市场上那么多年,他们知道用户喜欢什么,同时他们自带了很多的粉丝。因此,三分微视要帮他们激活其粉丝的粘性。原来他们推送的可能是图文消息,与三分微视合作以后,将会增加一系列的视频内容。
那么,对于平台方来说,三分微视是很好的优质内容提供者;对于外部合作团队来说,三分微视将是很好的推广和内容聚合平台
唐孟科和他的部分团队
思路:不绑架,不圈养,一切以用户为核心
唐孟科说,从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体制。而体制,即思维。
体制内的人是在主观思考——“我来做个东西给你看”。他们拥有很好的经验、很好的制作水平、很好的策划能力,还有多年的积累。除了湖南广电,在其他很多的电视台,都是牛人辈出。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大制作、大投入、点子很新等等。但抛开大平台,放到互联网上来看,却不是那么受欢迎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
而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多、播放大、口碑好、很受年轻人喜欢的视频,大多都是平民化大众化的,因为他们知道用户喜欢什么。唐孟科从传统媒体出来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认识用户。虽然不敢说他们懂用户,但他们一直在尽量往“懂用户”的这条路走。
从用户出发,三分微视提倡“去编导化”思维和15秒原则。传统媒体还有一个弊端,记者写完稿子给主编审,主编审完给总编审,总编审完还有更高一层的领导要审。这样,一审、二审、终审,有三次。每个人都在他自己的思维上给记者改稿子,最后标题都还是别人定。但三分微视不一样,选题怎么来?内容怎么样?标题怎么定?报选题的前 15 秒内,如果不能打动或感染听者,这个内容就会被 PASS,编辑出来的内容 15 秒内不能吸引观众关注的也会被 PASS。标题也是如此,10个标题列出来之后,大家投票,投票最高的才可以被通过。“一定排开所有的主观意愿,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用户。我们公司30个人,那就是30个不同的用户。”
唐孟科忽然想起曾有媒体采访三分微视同行时的两句对话:
——“做这些东西,你会考虑用户的感受吗?”
——“不会,我做的东西自然会有人喜欢。”
唐孟科指出,这便是传统媒体的思路。于此,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不绑架和不圈养。即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唐孟科在三分微视办公室
心态:搞不死,慢慢来
当被问到创业半年以来,是否有压力或者困惑的时候,唐孟科坦然说道,“压力肯定有啊。体制内光环的没有了之后,一说湖南广电,大家对你的期望都是很高的。出来以后,资源、平台都不一样了。现在平台是自己搭的,市场是自己建的,最开始还没有平台的时候,我做一个东西,可能比在体制内更加卖力10倍,效果都还没有它好。”
正如那天他去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老同事何炅上台谈《栀子花开》讲过一句话:我第一次当导演,才知道这个事情有多么不易,每天有一万个问题在等着我,当我绞尽脑汁想到了第一个解决方法之后,后面又有一万个问题等着我。唐孟科当时深有同感,每天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太多了。但他认为,这些并不是困惑,而是一条必经的路。
也许,湖南人,或者说在湖南待久了的人,身上都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股精神。在长沙下了机场高速往市里走,在一条必经的路上,就能看见“GBS”的硕大logo,它便是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英文缩写,广电人都会趣味化地说成“搞不死”。湖南人有这个特点,湖南广电人更有这个特点。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可以把自己往极端的方向逼,不惜代价地去追求想要的东西。在体制内做节目也是一样的,虽然没有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但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尽心地打磨。
而对于唐孟科来说,从湖南广电带出来的最好的,便是这种精神吧。
《唐孟科:搞不死的湖南人 后30年继续开考》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rw/20543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