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9 09:5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一线城市的期望骤降至33.9%,明显低于2014年的48.4%和2013年的50.3%。
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郭立群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上广的生活成本水涨船高,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变化,许多人认为到基层工作潜力很大,也有个人能力施展的平台,不是非得挤破脑袋去北上广,择业更加趋于理性。
尽管家在四川,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生赵铁凯却选择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工作。
“广西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也是充满潜力的地方。”赵铁凯说:“我希望在那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自治区的领导也来与我们做过沟通,很看重我们,让我很感动。”
与赵铁凯一同选择广西的还有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浙江女孩潘聪聪,她将赴基层村县主抓扶贫业务。“书读多了,有一种知识分子心系国家、胸怀天下的情怀。”潘聪聪认为,去基层解决现实问题比采访报道更直接。
近年来,北京大学与广西、福建、河北、贵州、西藏、新疆等19个省区市实施“人才林”工程,建立定向选调生或专项人才合作,促进了毕业生流向更加广泛和多元。
根据《北京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去年北大各类毕业生中共有409人签约基层和西部地区,同比增长10%以上。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说,今年北京大学毕业生的流向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选择去民营、私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大幅增加,随着互联网及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加大,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企业提供的待遇较高,也吸引了许多大学生;二是到京外、回家乡或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提高,大概比往年增长10-15%以上。
陈永利同时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今年学校毕业生的创业人数也“显著增加”,至少增加了50%以上。
如今,不是只有端起“铁饭碗”、留在一线城市、五位数月薪入囊的就业才令人羡慕,做好农村电商、当好基层公务员、成为“毕创族”、试水民企空间……新一代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起步更趋多元。
原标题:对就业于一线城市期望骤降至33.9% 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趋多元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更加趋向多元化》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ltzp/22099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