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11 15:5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8月21日,在安县塔水镇七里村葡萄园里,一块“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的牌子立在葡萄园大门处。返乡创业农民工邓步华正组织村民搬运葡萄装车。问起今年收入,邓步华喜上眉梢,“今年6月份终于卖出了第一筐葡萄。预计今年产值有200多万元,纯收入有100万元。”
随着家乡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在创业的路上,他们收获了苦与乐,也期待着创业路上有更多的产业规划、金融、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等“陪伴”。
家乡越来越好引候鸟踏上返乡路
上世纪90年代初,邓步华就在家乡拉起一支建筑队,远赴福建打工。有了一定积蓄后,返乡创业的想法就萦绕在邓步华的心头。但当时村里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创业也没什么路子。
2013年春节,邓步华收到塔水镇向归家的农民工们发出的返乡创业《倡议书》,里面提到政府通过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整修了七里村的村道和沟渠;村上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实现了集中,顿时来了兴趣,“我回来考察了一圈,觉得回来干一番事业的机会到了。”
2014年3月,邓步华和几个亲戚一起,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建了一个葡萄种植园,第一年的建设加运营,投资达到400多万元,不过6月第一筐葡萄卖出去后,邓步华心里就有了底气。“我们种了11个高端品种葡萄,今年的销路还不错,产值估计有200多万元,纯利有100万元。明年进入丰产期,产值有望达到300多万元。”
此外,七里村已形成的2000余亩葡萄产业带,也成了邓步华眼中的商机,他投资兴建了一家农家乐,目前已基本竣工,“马上就可以搞葡萄采摘节了。”
同样是看好家乡的发展返乡创业,七里村二组的刘昌友则搞起了300亩蔬菜和水果种植基地,虽然每天在基地忙活,比打工还累。但刘昌友觉得,终于能让父母和女儿告别留守生活,自己心里更踏实了。
创业还需“陪伴”多为返乡候鸟出点子
这几天,塔水镇浮萍村村民刘茂松有些心急,“10万公斤西瓜还摆在田里,再过十多天,这些西瓜就要烂在地里了。”刘茂松说,今年西瓜长势很好,“但其他地方降雨偏多,一下雨,西瓜就滞销了。”
刘茂松面临的市场风险并非个案。在塔水镇,近年来返乡的农民工多达1900余人。但他们在城里多从事二、三产业,对农技知识并不精通。刘昌友种了100亩葡萄,一年的技术指导费就高达5万元,还要花8000元的月薪请农技员;邓步华一年支出的技术指导费更是高达12万元,“没办法,如果技术跟不上,前期投入就可能打水漂。”
融资难,也是农民工创业路上的拦路虎。邓步华流转了258亩土地,在一年多的基地建设和葡萄生长周期里,资金一度很紧张。通过当地政府的协调,邓步华才从银行贷到了65万元,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路上,需要得到更多产业规划、金融、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陪伴’。”西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燕琼呼吁。
塔水镇党委书记陈刚介绍,为了有效分散市场风险,镇政府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建立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优先将涉农资金用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对产业项目进行合理规划,推动当地产业向集群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针对贷款难等问题,陈刚建议,在政府支农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作担保基金,帮助农民在银行贷款。“这样既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又能够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激活更多农村沉睡的资源。”
作者:邹俊川
《多为返乡创业候鸟出点子 他们期待“陪伴”》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xw/27338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