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9 09:5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之一,合肥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支持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把合肥打造成“双创”特区。
近日,在“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走进安徽现场,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向记者阐述了合肥未来支持创新创业的计划。他表示,接下来,合肥将从提供平台、优化服务、政策支持和免除后顾之忧四大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
此外,合肥也会在未来三年配套不少于100亿的资金,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支持。打造不少于100个众创空间,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扶持,鼓励大学生创业。
张庆军特别强调,在创业创新条件的营造上,下一步合肥会有较大动作。
宽容创业失败
《21世纪》:今年5月,合肥成功争取到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合肥接下来将如何支持创新创业?
张庆军:合肥作为创新型试点城市,有创新创业的群众基础和创业基因,合肥市委市政府也致力于在各方面营造氛围,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主要从四个方面,即提供平台、优化服务、政策支持和免除后顾之忧,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支持。
一是提供平台,大力营造创客空间,现在全市各类创客空间已经有100多家,包括国家科技创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5F创咖等等。一些企业闲置厂房,经过适当的改造,也可以提供给创客作为经营的场所。
二是强化相关的服务,特别是强化对创业的辅导和科技金融、企业注册、企业招聘等方面的服务。合肥市通过设立包括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内的6个协同创新平台,为创业和创新者提供系列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创新辅导。合肥在工信部的支持下,启动了相关的创业辅导计划,为初创者提供从诞生到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服务,使他能够应对外部环境。
三是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支持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创客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合肥从前年开始,就通过调整产业政策,每年财政预算安排30多个亿,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基金、风投、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以及财政的借转补、设立财政金融产品等,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年合肥拿出了100多个亿来支持企业发展。
最后一个方面是致力于为创业者免除后顾之忧,创新创业有成功喜悦,也有遭受挫折和苦恼。合肥提出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放开手脚,鼓足勇气去创业。为此,合肥营造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政策体系,对暂时遇到困难,或者是事业项目不成功的,我们完善程序,通过审计、尽职调查,建立尽职免责的体制和机制。
比如把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基金的容忍度提高,同时营造积极就业的环境,即使创业不成功,就业仍然有保障,这种情况下,也鼓励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实现二次创业。
此外,我们还将建立社会保障方面的兜底机制,确保他们生活无忧,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保、社保等,让创业者心无旁骛,免除后顾之忧。
《21世纪》:在免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方面,合肥具体会出台哪些措施?
张庆军:比如就业方面,只要有就业意愿,我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就业培训、增强就业技能等帮助就业,我们还通过就业介绍,以及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的就业推介会和对接会,来帮助就业。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包括特殊的技术岗位和公益岗位,政府还会直接进行相应的推介,基本上能够保障就业成功。
另外还有尽职免责和提高风险容忍度的制度设计和机制保障,我们希望确保“宽容失败”这句口号,能够真正具体体现在实际上。
三年百亿配套资金
《21世纪》:关于建立双创的“特区”,合肥的打算是什么?
张庆军:合肥有这个设想和打算,特别是今年五月,合肥成功争取到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我们正在系统地拿出方案,方案里面将会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财政资金安排上,也要做比较大的调整,在国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合肥也会配套未来三年不少于100亿的资金,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支持。特别是在创业创新条件的营造上,下一步也会有比较大的动作。
有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部分厂房闲置,我们也鼓励企业把闲置的厂房拿出来,改造后提供给创客作为众创空间。我们通过认定,未来三年将打造不少于100个众创空间,对这些众创空间,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加以扶持,鼓励大学生创业。
未来三年,我们还会组织策划一系列活动,把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活跃,使创新创业者能够找到现实的市场需要,和资金支持也能形成对接机制,让更多的创意找到表现的机会,让大家所熟知,为创业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
更重要的,合肥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发挥财政金融产品在征信、投资、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扶持草根创业群体,吸引海外创业团队,在合肥圆自己的创业梦。后面的几年,主要还是抓住政策机遇,或者说加大实施力度,保证目标能够实现。
《21世纪》:合肥未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具体的扶持方式是什么?
张庆军: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资金投入已经超过100亿元了,现在实际运作的基金规模也已经20多亿,将近30亿。合肥有“1+3+5”的政策,“5”就是五大产业的导向,即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但是具体还是要结合合肥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目标。
我们有投资方向或者说是支持方向的界定,并且每年会做适当的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根据重点扶持产业的不同阶段,每年对政策都进行具体的完善和调整,每年支持的重点方向是不一样的。
《21世纪》:合肥周边中小城市的创新创业企业数量也不少,他们往往会面临人才问题等方面的困扰,对此你怎么看?
张庆军:总体来说合肥有广泛的人才基础和条件,当然高端人才也要引进。
对于周边一些城市的创新创业企业,确确实实,在人才方面会遇到一些瓶颈,但是我认为,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首先要和所在城市的基础和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攻目标不要好高骛远,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个现实的舞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才所有、所用和所居是可以分离的,为这座城市服务,不一定非得在这里居住或非得从属于某个单位。人才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打破了地域、时间和国籍的限制,这里面无非建立一种适当的渠道,能够有一个激励机制,和城市发展主导的方向一致。我觉得距离和时间都不是问题。
本报记者 刘东
《打造合肥“双创”特区 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xw/22096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