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1 17:3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网红是不是 IP?」
「内容创业有没有泡沫?」
「次时代的硬件将会是什么样?」
对于这些热点问题,他有着不同的见解。
即使他自认为过了雄心壮志的年纪,
但丰富的经验和缜密的思考,
依然让他成功屹立在风险投资的第一线。
魏武挥 ,天奇资本·投资合伙人
我已经过了雄心壮志的年纪
如今,做投资也需要去 PR 自己,可以发现,现在的企业都开始做自媒体了,一 方面这可以促进营销,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成本。对于天奇来说,同样如此,由于我之前经常在媒体上写写东西,所以我也就成为了天奇所谓的「代言人」。
对于我而言,写文章是特别轻松的一件事,我经常在坐飞机坐火车的路上,就能顺带完成一两篇文章,但做投资就完全不同。写文章是允许犯一些小错误的, 但在投资上面无论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都会很直观地反映在金钱上,所以这并不是很轻松的事,压力会很大。现在我每天基本上都是很早就得爬起来,然后开电话 会议, 有多大雄心你就要背多大的负担,我个人其实已经到了一个不愿意有太大负担的年纪了,我还是希望晚上能够睡得着,没事的话早上能够晚点起床,这是生活态度问 题 。
投资这件事,有人会问说那些在美国成功的案例能不能复制到中国来?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任何成功范例的,某些创业者会觉得把国外的成功案例「中国化」也是一种创新,但在投资人眼里,这里面的风险太大了,所以不会有人愿意去这么赌。
内容创业不应当做成营销公司
在 O2O 火过之后,现在又开始流行「内容创业」,但在我看来,内容创业也是有一些泡沫成分在了。
我个人认为,O2O 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成也滴滴,败也滴滴」。滴滴他们当时做一个市场计划,他们做了个几百上千万级别的预算,但腾讯看了,告诉他们应该去想几个亿的投入, 不要去想着几百几千万,这个量级太小了。这个事情反映出无论是滴滴背后的腾讯也好,还是快的背后的阿里巴巴也好,他们都把当时移动支付上的习惯培养出来 了,他们愿意用十个亿的代价,用大量的补贴,让用户培养出新的行为习惯。但实际上,O2O 实际上并不是,也并不应该用补贴来建立市场的。
说回内容创业,虽然说目前我还没看到内容创业会出什么样的大问题,但我会担心哪天出来一个项目走错路,使后来所有的资本方都觉得这样走下去不对。前 一阵子虎嗅要上市,挂牌的时候我其实有些担心。;因为虎嗅现在还没有成交,现在还是零交易,所以我很关心它的第一笔交易价格,这笔交易价格能够推算出它的 市值,而这个市值对于许多内容创业者又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假设那些所谓估值五千万、一个亿的项目,最后证明它不值这个钱,那么整个内容创业可能就会发生像 多米诺骨牌般一张一张倒下的糟糕局面。
另外,我还担心内容创业会被人认为是营销公司。前一阵子有一个项目跟我聊,说自己的号有多少多少粉了,估值多少多少,这些数据虽然重要,但我更关心 有了这些粉丝,你以后想干嘛,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如果一个号是靠营销策划来活的话,即使它最后能上市,估值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所以我不希望看到一个媒体 或者公众号它的商业模式是为别人导流,它应该为自己导流,应该有自己的生意。
现在的网红根本谈不上 IP
对于 IP 行业,坦白讲我目前还看不太懂。现在很多人把网红看成 IP,但我认为两者之间不能轻易划等号。或许以后会有网红做出 IP 来,但至少现在市场上的网红不是 IP,至少对于他们大部分来说,他们的周边目前还是卖不动的,而能不能卖周边是 IP 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好的 IP 需要长达五到十年的培养的,而这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是不太合适的。一般的基金都是「5+2」的形态,一般最多 7 年就要进行「清盘」。所以对于很多 IP 我还是会采取一个观望的状态。
举例子的话,像国外的「变形金刚」、「魔戒」,才是好的 IP,它们无论是电影、玩具、漫画还是小说,都卖得很好。回头看看国内,比如《爱情公寓》,它的周边卖得一塌糊涂,所以它只是个比较火的电视剧,收入还是 得从广告里来。《万万没想到》这个网剧很火,然后拍成电影票房也不错,但大概也就这样了,它依然没法卖周边。只有一个内容有了自己的「灵魂」,让粉丝对里 面所有的东西都产生了情感联系,愿意花 300 块、500 块的大价钱来买里面其实成本不是很高的的道具,才能称为一个 IP。目前国内来看,市场环境还是不成熟,对于非 BAT 这种大玩家来说,花长时间去「耗」一个 IP 可能不太现实。
好的项目应该能够促使人类的进步
在 2014 年之前,天奇是不投媒体的,因为我们当时认为媒体的商业模式是广告和公关,它缺少指数型增长的可能性,但到了 2014 年下半年,我们感受到一些生意的确需要媒体导流的。所以我们认为其实可以投一些带有媒体属性,但并不是以广告营销的商业模式为主的媒体项目,于是我们在 2014 年底至 2015 年初就开始做这件事了。我们在 2015 年曾经投了一个做导购的公众号,后来他们自己也做了一个独立的 App,目前估值已经比当时翻了 60 倍了,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
我自己的话,喜欢一些有个性的项目,也喜欢有个性的创始人。我们希望投一些对这个社会产生正面影响的东西,比如我们投了一个类似「九号体感车」的项目,它能够为个人解决交通出行的问题,挺好玩的。我还跟他们创始人要了一台,我定的是 007 号。
电脑原来是我们的「中心」,而现在手机成了我们的「中心」,现在大家都在想下一个「中心」会是什么?我个人的话觉得不会是手环,也不会是手表,有可 能会是戴在头上的东西,它的形式可能是头套,也可能是眼镜,但我无法很准确地预测。但我能肯定,下一代硬件的崛起,会导致整个生态巨大的变化。
所以你说微信之后下一个改变人们生活的应用会是什么?这得看未来智能手机还是不是我们的生活重心,如果是,那微信就是不可被颠覆的,如果次时代的硬件在三五年后崛起了,那可能微信和未来也没什么关系了,除非腾讯又在新的硬件上,做出个什么来。
《内容创业的泡沫已经来临》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sxy/35230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