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03 14:21 我要投稿
赵嘉敏创业的 10 年,印证了创业是持久战,永处战时。
他参与创办的译言,最早翻译了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签下了彼时还未大红大紫的凯文·凯利,也是最早探索数字出版的团队之一,译言推出的 “唐茶” 曾经发布电子书单行本《失控》和《史蒂夫·乔布斯传》,也曾因与苹果的 iBooks 存在竞争关系被苹果通牒。
十年来,转机和危险接连出现,译言走过了无数个生死关口。赵嘉敏作为联合创始人,经历了创始团队失和、公司分家、译言网站被关停、自立门户创办东西网、借钱发工资,到获得融资、回购译言网、现金流枯竭、核心员工离职创业,再到为了活下去带着团队打工、账面现金开始为正,以及收获一群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伙伴。
除了十年的跋涉之路,赵嘉敏还分享了一次次裂变和艰难之后的 5 条感悟。
以下是他的故事。
从甲骨文到译言
和赵嘉敏打过交道的朋友爱评价他为 “谦谦君子”
我 1973 年出生在贵州,9 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了沈阳,之后再没回过贵州。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
1991 年,我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96 年开始硕博连读,2000 年退学,到美国南加州大学读工业系统工程学博士,同时修了一个计算机科学硕士。
工业系统工程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运筹学主要是讲管理优化,字面上是求最优解,但在实际中很多时候找的都是可行解,而不是最优解。
2004 年从南加州大学毕业后,我进入美国甲骨文公司做技术开发。2006 年的时候开始有了创业的冲动。跟几个朋友讨论了很久,但一直没找到特别好的点。后来,译言的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张雷提议说,既然我们看了这么多跟创业有关的文章,不如先把这些内容翻译成中文,给国内的朋友们看吧。就这样,2006 年 7 月开始,张雷、赵恺和我三人开始写一个翻译博客,名字叫 “言多必得”。需要提一下的是,张雷是我本科的同班同学,而赵恺和张雷的夫人是清华计算机系的同学。
当时我们翻译了《长尾》、《白手起家的艺术》等科技和创业文章,不少用户觉得挺好,想加入进来跟我们一起翻译国外的内容。赵恺在 AOL(全称是 American Online,译成中文 “美国在线”),对互联网产品和技术很在行,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搭建了一个 Web 2.0 平台,用户觉得好的外文内容,都可以翻译成中文,放到网上。2006 年底的时候,平台正式上线,改名叫 “译言”。
译言上线没多久,陈昊芝给我们写邮件,说想做我们的天使投资人,我们同意了。后来我们知道,是新东方最早的联合创始人之一陈平委托陈昊芝跟我们接触。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