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频道 > 猎头招聘 >

大学生弃高薪到农村就业 立志做90后新农民

[摘要]“真没想到一篇报道作用这么大...

“真没想到一篇报道作用这么大!”近日,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柴宇说,学校组织“中国好农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原来只有30多个学生报名,郑志瑶的报道一刊发,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实践的热情,现在报名人数已经激增到190多人。

7月10日,中国教育报以《放弃高薪,大学生技术入股当农民》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沈阳农大应届毕业生郑志瑶不为高薪、不为条件优越的城市工作所动,学农、爱农,毅然选择到农村就业兴农,立志做90后新农民的事迹。

该报道经沈阳农大校园网转载后,当天上午浏览量即过千。师生在QQ群、微信、微博上纷纷转发并留言。就连学校党委书记迟维意都成了郑志瑶的“粉丝”,他留言说:“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郑志瑶响应国家以及学校的号召,志愿到农村创业,在农村广阔天地是大有可为的,是农业大学生学习的楷模。”他还表示,学校一定做“郑志瑶们”的坚实后盾。据悉,沈阳农业大学目前已确定资助14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深入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郑志瑶更多的“粉丝”是他的学弟学妹。2012级学生李雨亭是沈阳农大农机视野社团的骨干成员,他在博客中写道:“现在想来,郑志瑶是带着梦想来大学学习的。他当时创立农机视野社团,带领同学们到农村去实践,都是在创业梦支撑下的创业实践。”“瑶哥有魅力,他对决定要做的事情总是认真投入。做班长时,他所在班的成绩全年组第一;做我们的学生班主任,他一有时间就到我们中间,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无微不至。如今他到农村创业,我们相信他也会认真努力,做出成绩,为我们做出表率。我们班要继承和发扬他这种认真精神。”2013级农工班学生徐子惠在班级博客中这样写道。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家长竟然也成了郑志瑶的“粉丝”。2014级学生董朕的家长董惠生看到报道后,当即给自己孩子所在学院的领导打电话,向郑志瑶“学农、爱农、立志兴农”行为致敬,给学校“点赞”。他说:“虽然每个孩子自身情况不同,但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面临的现状是相同的,我们应该放手引导孩子去经历、去体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还有一批“粉丝”来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据沈阳农业大学统计,截至7月21日,已有4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报道后联系沈阳农业大学,请求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并预订毕业生。作为沈阳农大的创业孵化基地,辽宁盘锦长财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继财说,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以来,感受到了学校把学生送往农村一线的良苦用心,希望学校多给他派几个大学生,也留下几个“郑志瑶”。

辽宁省昌图县1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更是“性急”,县农机局局长亲自带队,7月14日来到学校,一下子“抢”了40名大学生去自己的合作社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实习。仅7月17日一天,辽宁省喀左、北票、大洼、海城、锦州、辽阳的20个农机合作社一起来到沈阳农业大学,共聘请了38名大学生作为社长助理。目前,这些学生已奔赴工作岗位。

就连辽宁省政协常委、省农委原党组书记、主任刘长江也在关注郑志瑶,他留言说,广阔农村最需要懂技术、有知识的“创客”,多年来,农村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郑志瑶以“技术入股”共谋发展的方式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记者 刘玉


豫都网微信

《大学生弃高薪到农村就业 立志做90后新农民》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ltzp/21504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