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频道 > 创业机会 >

江夏青玲:用“互联网+”破解“四风”难题

[摘要]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发布通报,2015年1月至6月,全国共有11350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因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在所有违纪类型中位列第一,大办婚丧喜庆的数量仍居高位。(8月11日荆楚网) 一段时间以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发布通报,2015年1月至6月,全国共有11350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因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在所有违纪类型中位列第一,大办婚丧喜庆的数量仍居高位。(8月11日荆楚网)

一段时间以来,在高压反腐之下,作风有所收敛,然而“四风”问题不仅量大面广,而且还会变异升级。或是“偷着买车、公车私用、转嫁揩油”的“车轮腐败”;或是违规宴请穿上“马甲”,利益关联“藕断丝连”;亦或是花样翻新皆为“利”来,福利变“腐利”,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阵仗面前,“四风”问题树倒根在,花样翻新,穿上了隐身衣,躲进了“青纱帐”。

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禁令、制度等等反腐利器层出不穷,中央三令五申狠抓作风建设,惩治腐败呈现高压态势。然而,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为何还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漏网之鱼呢?究其原因就是,在四风的突变中,监督略显不力。

一些干部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迂回战术,与纪检监察干部打起了游击战役。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四风”蜕变之快,隐藏之深,令众多纪检监察干部痛感“力不从心”。如果监督总是用“老方子”,“四风”形成抗体,势必痼疾难返。

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人拍”,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在反腐领域的创新之举,汇聚群体力量,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媒体开辟了一条纠“四风”的新通道,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想要药到病除,就必须推陈出行,运用好“互联网+”的反腐利器,释放“新技术+群众路线”释放的巨大力量。

创新方法,社会监督全员参与。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在“六条工作体会”中指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纠正“四风”就很难取得今天的成效。社会监督全员参与,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努力形成群众有序参与、信息渠道畅通、监督问责有力的平台,在“人人监督”、“动动手指可举报”的现实中,最大限度释放群众和媒体监督正能量,让“四风”无处藏身。

转变方式,纪检监督全面覆盖。“四风”整治没有终点,在长久的较量中,很多问题干部摸清了纪检规律,在一松一驰中游刃有余。确实,从专题举报,到重大节日节点的严查,再到突出地方的暗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购物卡代金券、请客送礼、设立“小金库”的“各显神通”证明,纪检监督仍然不够全面,未能形成常态化、无死角。纪检监督全面覆盖,就是要拥抱“互联网+”,比如将公车联网,动态监管;将监督入网,全天候监督。

“四风”整治没有终点,念好纪律和规矩的“紧箍咒”,用好“互联网+”思维利器。任凭“花样百出”的招数再多,任凭“障日迷云”的雾色再浓,注定难逃“新技术+群众路线”的天网。


豫都网微信

《江夏青玲:用“互联网+”破解“四风”难题》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jh/22493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网络安全已成为医院互联网+的发展障碍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