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频道 > 创业故事 >

沈阳创业人物风采录:老工业基地走来新创客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前行的动力。 从众筹咖啡、众创空间,再到电商风口;从传统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再到新兴技术领域,记者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沈阳人再次发扬“闯关东”精神,敢闯,敢...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前行的动力。

从众筹咖啡、众创空间,再到电商风口;从传统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再到新兴技术领域,记者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沈阳人再次发扬“闯关东”精神,敢闯,敢试,加入创业大潮。一批批新创客正从老工业基地走来。

为“硬产业”增添“软创意”

近几年电商成为创业的大平台。这股风已猛烈地从南方吹到了东北。

在沈阳市浑南区电商基地,记者迎面看到墙上一排排电商业务图板,培训室、摄影棚等设施齐全。阿里巴巴淘宝大学易玛商学院院长、80后姑娘孙晓曦,与40多名同事,将电商培训、创业孵化搞得风生水起。

“东北工业品、农产品响当当,却缺乏销售渠道和创意。”孙晓曦告诉记者,长白山脚下有个产人参的小镇,好人参卖了个萝卜价,50元一筐卖到南方,被精心包装后,50元一根又通过网络卖回东北。

互联网+是创业新选择。每天,孙晓曦和团队泡在网上,拨打上百次电话联系东北的店主,然后扛着摄像机一家家走访,帮助上网推广,并组建了东北首个网商联盟“淘气帮”。

2014年5月至今,“淘气帮”交易额达8000万元;团队还培训网商3000余人,孵化企业和个人创业开店2000余家,线上交易16亿多元。一些工业企业借此触网,沈阳机床集团网店开通首季度就接到一笔400万元的大订单,沈阳化工公司去年网上销售超过3亿元,新开发客户19家。

虽然东北遇到经济下行、需求不旺的困难,但在创客眼中,东北商机无限。

“作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长子,东北 硬产业 完全可以借助 软创意 火起来。”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桂平认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桂平从日本回到沈阳,从事机器翻译创业。2010年,她又着手创建工业智库。

她带领同事,一家家走访工业企业,敲开传统产业互联网思维的大门,最多一年跑了8万多公里,聚集上万家企业客户,建成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把国际上最前沿技术信息,通过网络及时抓取翻译,像供电和供水一样精准推送给企业,让一大批制造企业受益。

让众创“更香更浓”

在weekee创业咖啡负责人刘娜的微信圈里,一直关心众创的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丽,已“潜水”许久。“看着刘娜的众创咖啡从无到有,完成首笔众筹,总想助她一臂之力。”马丽说。

沈阳80后姑娘刘娜,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8年后,2012年返乡创业。受中关村车库咖啡启发,她与68个股东经过149天努力,终于在去年7月成功开办东北首家众筹创业平台——-weekee智慧创业咖啡。

“一杯咖啡,一次机会。”刘娜说,weekee原意为夏威夷语“快点、快点”,团队努力营造活跃的创业氛围,为创业者找项目、找资金、找团队,提供全方位服务。

今年5月31日,80后创业者小刘在weekee成功举行了鲜荔枝品鉴会,当天就获得订单270份,搭建了O2O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

目前weekee创业咖啡已入驻企业78家,孵化项目53个,对接投资1300多万元;举办各类创业讲座150余场,辅导创业者5000人次以上,创业氛围越来越热。

创业之路千万条。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互联网时代,年轻的创客们不再单打独斗,通过加盟连锁、抱团取暖,走出创业新路。

从辽西一个偏僻小山村走出来的80后姑娘孙丽丽,去年从银行贷款10万元,在沈阳中街商业区开店烤猪蹄创业。她和爱人每天从早上4点多忙到次日凌晨。不到一年,这个几平方米的小店创造利润上百万元,不仅还清借款,还吸引许多加盟者,加盟店达105家。

孙丽丽深感创业的不易,最近注册投资开办了一家餐饮公司,以此为平台来帮助有梦想的创业者,节省加盟和培训费用。

创业永远在路上

创业,是梦想的开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马庆澍,已有了摆地摊、开实体店的经历。去年他利用以前攒下的2万多元,在校园内开了一家12.5平方米的实体店。正当小店出现销售困难的时候,国家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陆续出台,马庆澍果断转型,将实体店升级为“维文众创空间”,并注册了公司。

现在,众创空间面积扩大到500平方米,已有来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14个创业团队入驻,一些项目已吸引投资人关注,与苏宁等大型电商企业探索深度合作。

“我的目标是,在当地高校中复制推广众创经营模式,为有创业梦想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到我大学毕业时,力争公司资产达到100万元!”马庆澍说。

创业,永远在路上。

近年来,沈阳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打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优秀的成长性企业不断涌现。

1995年大学毕业就加入东软集团的王楠,如今已成为集团高级副总裁,亲眼见证了东软的创业历程:从3个人、3万元、3台286电脑,发展成为2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70多亿元的大型软件集团。

王楠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为日本客户开发车载软件,当时团队中谁也没有私家车,客户连连发问“你们连车也没有,能做好车载软件吗?”创业似乎就要挑战所有的不可能,在极为挑剔的国际客户面前,东软首战告捷。

王楠说,创业无终点,东软每隔几年就要来一次自我变革。从系统集成到IT服务,从金融危机中的逆势国际化,到圈地数字大健康,进军云医疗,现在,云医疗业务已覆盖全国6000多个城乡社区、2000多万人口。

“东软人的创业故事,还会继续下去!”王楠说。

(原标题:老工业基地走来新创客——沈阳创业创新人物风采录)

记者赵承、石庆伟


豫都网微信

《沈阳创业人物风采录:老工业基地走来新创客》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gs/21569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