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6 09:2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现在就业压力大,像我们这种三本院校更缺乏竞争力。因此,从大一开始,我就在思考今后的出路。”说这话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大四学生诸鲁军,别看他年龄不大,但已经是学校对面商业街上两家店铺的老板。
记者近日在南航金城学院调查发现,在该校门前这条不足千米的商业街上,由金城学生经营的店铺就有近十家。尽管这些店铺的老板都是在校大学生,但命运却大不相同。
“每学期之后,这些店铺差不多都要经历一次大洗牌。”该校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首席教师李国彦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之路,就像“山路十八弯”一样,惊喜与波折一路同行。
“有时候做了,才知道值不值”
经过一学期的考察和调研后,诸鲁军跟父母说了想开比萨店的想法,父亲给了他8万元的创业启动基金。
“当时信心满满,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一条街上新增了三四家类似的店。而且他们的店面较小,更有竞争优势。”诸鲁军告诉记者,在经历了两三个月短暂的辉煌之后,小诸的比萨店转为惨淡经营,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此时,诸鲁军发现,自己对餐饮业并没有想象中的热情,“有时候只有做了,才知道你干这一行适不适合,值不值得做下去。”
恰逢此时,比萨店隔壁的广告公司店主面临毕业,转让店铺,诸鲁军毫不犹豫地接手过来。
如今,诸鲁军已经拿到不少学校的招标,参与一些晚会的布置、宣传海报的制作等业务。“不说能赚多少钱吧,我觉得主要是给自己增加经验。创业的过程无论是成功还是暂时的失败,对我的人生而言都是一笔财富。不过,现在家里给的8万元,我已经还了,从大二开始就没向家里要过钱。”谈到这儿,小诸的脸上有了自豪的笑容。
“一味的信任,是我初次创业的一大败笔”
不久前,商业街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一个创业的学生把自己店铺的招牌砸了。自砸招牌的叫王振,是金城学院大三经济系学生。2014年暑假,他和一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专卖卤制品的“淘鸭坊”店。
“淘鸭坊的配方和制作技术都是我研究出来的。但我没有创业资金,就找了一个社会上的朋友合伙,两人各持有一半股份。”王振告诉记者。
合作初期,淘鸭坊的经营状况很乐观,几乎每天营业额都过千元。但是,背后的合作关系却日益恶化。“在日销售额达到1700元的时候,我只拿到了200元。我觉得很不合理,理论之后他却要求我退股。他完全是想单干,获得更多利益。”
王振告诉记者,由于当初一味的信任,他们并没有签订原本拟好的合作协议。此外,他还把配方和制作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合伙人。“这是我初次创业的一大败笔。”王振思考再三决定放弃,但年少气盛的他心里咽不下那口气,砸碎了原本自己一手设计的“淘鸭坊”招牌。
“创业不能只靠跟风,需要的不是三分钟热度”
“这两位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很具有典型性。”李国彦说。由她带领的课题组,曾于2012年至2014年对南京、泰州和常州等地高校的600余名在校生、高校教师和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逾七成学生支持创业行为,但高达3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仍处于创业的迷茫区。而毕业后将创业视为首选的大学生比例较低,毕业3年后仍坚持创业的则少之又少。
那么,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大学生创业?走出“山路十八弯”,政府、高校和学生有哪些可为之处?
李国彦认为,大学生创业最急需解决3个问题:资金、项目和能力。“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家庭。大学生创业,政府虽有资金扶持,但对项目要求较高;税务、金融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优惠政策,但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李国彦说,“期盼政府和高校能放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门槛。”
李国彦介绍说,在创业项目上,目前大学生创业集中在缺乏新技术的低端领域,这说明,大学生还不能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和技术资源进行创业。“高校需要建立科技转移的长效机制,帮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与新项目进行匹配,并且和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相配合”。
李国彦提醒大学生,创业不能只靠跟风,需要的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长期的热情,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其实,并非所有大学生都适合创业,能创业成功的也只是少数”。
记者 沈大雷 通讯员 黄蓉 马宝妹
《南航金城学院:大学生如何闯出创业“十八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y.yuduxx.com/cygs/18930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